• 联系我们
  • 地址:
  • 电话:
  • 传真: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艺术交流
  • 艺术品线易平台混战背后
  •   随着线下艺术品征集和拍卖活动逐步复工复产,线易的热度开始褪去。调查发现,艺术品线易平台乱象频出,尤其是很多匆匆上马的平台存在赝品多、低端化和体验差等一系列问题。那么,热潮过后网拍平台又将如何发展?

      线易在疫情期间的热度,可以从一些数据中明显看出。一方面,传统拍卖企业纷纷转型线上,另一方面线上拍卖平台也是不断发力,从拍卖场次来看,平均每个平台每天都有数场至百余场之多。据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京东珍品拍卖在5月20日的拍卖场次达到140场,5月21日、5月22日都在110场以上,而且排期一直安排到了6月21日,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阿里拍卖的拍卖场次平均每天也在100场左右,从书画油画、珠宝玉器,到文玩收藏、紫砂陶瓷都有涉及。微拍堂曾披露2018年入驻商户超过30万家,每天的拍卖场次自然更为可观。

      在这样的热潮之下,线易平台之间的竞争加剧,同时品控和监管的压力也会陡然增加。商报记者登陆微拍堂发现,此前报道过的赝品现象、PS合影问题依然存在。对于京东珍品拍卖,此前也曾对平台拍品“”问题做过报道,目前来看改善明显,艺术品这块基本都是当代水墨和油画,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的问题。

      对此,艺术品研究专家、高级国际商务师王竹表示,“线上平台应该承担起监管责任,建立鉴定和审核的专家队伍。与此同时,应该对线上平台中出现的赝品问题客观评判,这一问题不只存在于线上平台,线下拍卖同样存在很多类似问题。可以说,艺术品赝品问题是困扰收藏行业多年、一直难以解决的发展障碍。”

      将拍品从线下挪移到线上,这是不少拍卖公司的转型初阶的玩法,但不能理解的是,一些所谓的互联网平台采取的也是这种传统的模式。资深艺术品电商从业人士王先生表示,“这一现象是很普遍的,很多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的逻辑和并未同步更新,依旧是线下逻辑。他们关注的依旧是货源和征集问题,很少会听到运营人员在讨论用户画像、商品分层、获客、留存、在线时长、DAU等基本的互联网运营相关的问题,其实一直以来还是在用线下的思维做线上而已。”

      扬州发改委蒋珊照片

      从另一角度,用户体验同样是难以脱离互联网传统拍卖的方式,在一些第三拍卖方平台中,注册用户需要上传身份证、出价需要缴纳数千元不等的金,而且需要等拍卖结束后的五个工作日才能退回。

      收藏家张大伟对此颇有怨言,“一些第三方平台虽然自称为互联网公司,但其实依旧是传统拍卖公司的模式,根本不是互联网的玩法。究其本质,金和身份证都是信用的意义,可以由用户任选其一,尤其是很多新买家对于上传个人信息有很大的顾虑。金也应该设置阶梯,单价较低的拍场可以考虑取消金,否则会极大新买家的入场积极性,对于违约现象,可以制度来约束。”

      相比之下,京东拍卖、艺典拍卖等平台的一些模式,能够看出是以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来做运营的,比如买家只有出价时,才需要缴纳金,而京东有些专场更是象征性的1元金。对于这一模式,艺典中国CEO耿跃表示,“我们设置了专场金,这个金有一个10倍的系数,买家可以参与专场内的全部拍品出价,而且在拍卖结束后就会退回,最大程度让买家参与竞拍没有顾虑和压力。”

      疫情结束之后,线易将出现怎样的变化?是否会出现交易量的萎缩呢?在王竹看来,未来线易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从交易的便捷程度、的速度和广度,以及年轻一代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

      对于线易平台而言,市场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正如苏富比亚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寺濑由纪在采访中所提到的,“年轻藏家在网上拍卖中尤为活跃,他们惯于数字工具交流沟通,收藏品味较多元化,往往超越了那些熟悉的艺术家名字。他们比较乐意发掘符合他们个人品味和风格的新兴艺术家。”

      随着年轻藏家群体的崛起,交易模式也在不断变革。比如当下比较火爆的直播带货。青年艺术家刘强就曾在多个平台进行过直播,但由于直播经验不足,作品成交惨淡,慢慢就对这一模式没了兴趣。王先生对艺术品直播的前景也并不乐观,他认为,坐等收割直播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直播与艺术品的嫁接,短期内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买家的购买,从而实现销售业绩的提升。但这么多的平台一窝蜂的上线直播,势必会造成买家的审美疲劳,同时,直播专家在专业水平、表达技巧、直播方式等方面稂莠不齐,也会让买家兴趣渐失。

      “对于平台来说,需要对市场形势的变化有的认识,直播只是手段,核心还是深入了解买家群体对、价值等不同层次的需求。买家同样需要有明确的收藏方向,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出发,不断建立系统化、脉络化的收藏架构。”王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