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音乐节
  • 户外音乐节 广州怎么玩?
  •   “南方,有非常适合做音乐节的气候,但却没有能让音乐节存活的土壤!”这是多年来让不少音乐节策划人唏嘘的一句话。音乐节在中国已发展了10多年,近两年内地音乐节空前井喷,近几年广东也开始慢慢诞生几个属于南方的,并能延续下来的音乐节品牌。

      今年,音乐市场刮起了一阵暖风,一波是电视荧屏综艺选秀的“火并”,一波则是五花八门城市音乐节的“火爆”。尤其是在“金九银十”,各类音乐节也在广州“你方唱罢我登场”,广州广场音乐节、创意生活音乐节、广州艺术中心爵士音乐节在今年首次启动,彼岸花开音乐节、广州430音乐节、“美丽南方”音乐节、二沙岛户外音乐季已经运作超过两年,有的今年更是进入第三届。摇滚、爵士、流行……在现场音乐的表演形式下增添了即兴偶然的成分,同时丰富的互动环节也赋予了观众更多的参与感。

      但有趣的是,在前不久的中秋和国庆,广州没有一场户外音乐演出,但深圳却迎来了国内三大音乐节之一的“热波”音乐节。而在5月底,中国最老牌的“迷笛”音乐节已经率先在龙岗,短短3天吸引了近10万观众。此外,有消息称,“草莓音乐节”运营方已经确定要登陆龙岗,如果成行,国内三大音乐节都将登陆深圳。然而,相比北方动辄近百支乐队连演数天的规模,广东这些音乐节则显得有些黯然失色——没有足够分量的乐队、歌手,略显单一的表现形式以及大多以免费来吸引观众的运营模式,都是硬伤。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策划统筹:李贺 谭亦芳

      现状:“扎堆”涌现音乐节仍需培养观众

      2000年迷笛音乐学校近30支乐队齐聚学校大礼堂举行了一次文艺汇演,定性为第一届“迷笛音乐节”。于是,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暨摇滚音乐节。

      13年后的今天,音乐节早已不再神秘,已成泛滥趋势的平民消费,甚至有人说,“10年前你即使是以一个歌迷的身份去看演出,都比现在以一个乐手的身份去演出让人觉得更牛X、更另类、更非主流。”

      如今各类商业地产、时尚旅游品牌冠名赞助,或是打着文化时尚旗号的音乐节也越来越多。这些音乐节一定程度上让普通人成了“泛摇滚乐”的受众群,当年被归为“亚文化”的摇滚文化渐渐变为了主流。

      今年的广州音乐节,“爵士”成了几乎每个音乐节都不放过的环节。在星海音乐厅举办首届“星海国际爵士周”后,2013广州艺术中心爵士音乐节也在9月20日首次启动,连续3个周末不间断。这场由音乐推广人、星海音乐学院专业教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共同发起的音乐节,演出名单可谓如雷贯耳,既有来自、捷克的级音乐家,也有希腊、美国如日中天的中生代。音乐节免费,但针对的也并非入门级听众。

      爵士乐作为一种音乐类型,还并没有太多的听众基础,这一点从13日晚“广东2013广场音乐节”第四场“活力广东 爵士专场”演唱会便可以一探端倪。当晚不少广东爵士乐艺术家在花城广场演出,很多过的市民成了观众。但记者发现,即使主持人一再告诉观众如何欣赏爵士、如何放松心情一起摇摆,观众依然很难融入到演出过程中。

      市场:数量多利润少

      养活音乐节有多难?

      音乐节作为音乐产业的一种新兴经营模式似乎正在大行其道。据统计,2009年,国内音乐节数量达50余个;2012年,音乐节数量已“破百”,且仍在急速上升中……相较欧洲多达1000家音乐节的数量而言,目前我国音乐节市场尚未饱和,但运营与管理成为户外音乐节始终难以逾越的门坎。

      尽管音乐节的场次数量年年增多,能够盈利的音乐节寥寥可数。去年在成都举办的内地最大的音乐节——大爱音乐节以6000多万元的高价投入,换回不足300万元的票房收入,令业内人士惊呼。据悉,国内外音乐节的主要盈利来源为票房收入、厂商赞助及到场乐迷除购票外的额外消费。广州的音乐节出于惠民考虑,一大半是免费,少数收取门票,还有些增设消费、休闲场所,诸如音乐集市、餐饮聚点等,以这些周边产品带来经济收益,但效果并不佳。

      摩登天空、草莓音乐节创始人沈黎晖就透露,1万人左右的小型音乐节需要几百万投入,而上海的大型音乐节(每天人流合计20万左右,160余支乐队)共计投入2000万左右,而一般来说,最开始做的时候基本都是亏钱的,两年后就会慢慢打平到盈利。

      随着音乐节场次数量越来越多,音乐节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不仅在广州甚至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存在。最简单的问题在审美疲劳上,在音乐节本身。为了在早期的市场争夺领先,要么是大而全的阵容,要么找来国际大牌助阵,也逐渐成为各大音乐节不约而同的选择。但作为音乐节的主要——国内乐队和音乐人,目前还难以承受音乐节遍地开花之势,疲于“跑场”。从广州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音乐节不在于多,太过艺术或是以“大杂烩”形式出现在听众面前都难以取悦。

      对此,有专家便提出,中国的户外音乐节市场应该朝着细分的方向发展,出现更多垂直的、有品位的音乐节,“比如电子音乐节、嘻哈音乐节、重金属音乐节、爵士音乐节……每个音乐节都应找到自己的特点。”细数下国内几大音乐节,迷笛纯摇滚音乐节做得很成功,草莓音乐节主打流行乐,举办音乐节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去发掘,而不是随便模仿照搬。目前音乐节还处在塑造品牌的阶段,因此,如何做好市场定位、将演出内容做好显得尤为重要,迷笛音乐节和草莓音乐节恰恰就是因为前者的摇滚铁托形象,和后者潮男潮女、英伦范儿的气质,从而率先形成品牌优势。

      体验:学会“放轻松”

      观众期待音乐节形态更多元化

      并非所有的观众都如资深乐迷一样找到户外音乐节的乐趣,对大多数第一次来到户外音乐节现场的观众来说,音乐节上各种玩法还离他们有些遥远。

      “现场音乐节与露天演唱会不一样,演唱会观众绝大部分是歌迷,来的都是粉丝。但是来现场音乐节给我们提供新鲜的表演者,它可以一次性地给我们提供很多不同的感受,可能你会中意,可能也会不合口味。如果不合心意,那你可以置之不理,跑到别的地方去跟朋友喝酒、聊天。”特别喜欢户外音乐的大学生刘浩对记者说道。在他看来,广州的各种音乐节门槛其实并不高,“在现场其实不用特别正儿八经地端坐着,可以和台上的演员、乐手一起弹唱玩乐。”

      一位带着吉他来到广场的李然工作之余习惯弹着吉他跟周围的朋友一起唱歌。“在户外音乐节这样的大下,最重要的就是整个人要放轻松。”不过他还希望,除了音乐表演之外,能够有针对观众需求的“乐玩攻略”。最让李然感兴趣的,是户外音乐节延伸出来的其他项目,“比如发动各大高校、职业学院或者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按照音乐类别或者音乐主题组织一些露营、户外演出、集体创作以及公开表演,有机会还可以参与到音乐节表演中。”

      的确,音乐是需要有累积和缓冲的,办音乐节也是。音乐节在广州玩不玩得转,最终还是得看乐队硬不硬。此外,一个大型户外音乐节的举办,除了市场,还得了解对音乐节的看法以及有没有赞助商的认可。音乐节上不只是音乐,它更是一种郁郁葱葱、向上生长的年轻态。对于广州而言,需要形态更多元、场地更、更有内生力的音乐节。

      (原标题:户外音乐节 广州怎么玩?)